夜读《红楼》,两个理家能手截然不同的风格,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,尤其是“凤姐小月(小产)以后,身体亏虚病倒,不能理家,王夫人将家中一应琐碎之事都令李纨合同探春裁处,宝钗协助”,探春所显示出的管理能力不得不令人叹服,一个“小丫头”能有此作为,个中哲理,颇耐人寻味,对我们的学校管理也有着深刻的启示。
一、勤于政事,民主协商,激发管理动力
李纨和探春住处相隔较远,商量处理事务不方便,“故二人议定:每日早晨皆到园门口南边的小花厅上来,会齐办事。”“如今他二人每日卯正至此,午正方散,凡一应执事等来往回话者络绎不绝。”根据工作需要确定“办公”场所,颇有现在“所说的“共同办公、现场办公”的味道。
分工明确,忙时“他二人便一日皆在厅上起坐,宝钗便一日在上房监察,至于夫人网方散。”管理踏实到位,“每于夜间针线暇时,临寝之先,坐了小轿,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。”“他三人如此一理,更觉比风姐儿当权时倒更谨慎了些,因而里外下人都有暗中抱怨:‘刚刚倒下了一个巡海夜叉,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,率性连夜里偷着吃酒玩的工夫都没了。”
学校管理确实是“想想你忍不住要哭,想想你忍不住要笑”的工作。当今世界,正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,各种新口号、新作法层出不穷,新的理念、新的名词让人眼花缭乱,但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,仍应少务虚,多务实,勤于政事,民主协商,激发管理动力。
二、坚持原则,以理服人,尊重管理制度
人们都说“大奶奶是菩萨,姑娘是个腼腆小姐。”如何在工作中建立自己的威信,展示自己的才华,探春没有急于“新官上任三把火”,而首先在“坚持原则,以理服人,尊重管理制度”上令人刮目相看。
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,如何处理探春理家后的第一场风波,是对探春的一个严峻考验。吴新登的媳妇一心等看笑话,“若是凤姐,他便早已献勤,说出许多主意,义查出许多旧例来,任凤姐儿拣择施行,如今藐视李纨老实,探春是青年的姑娘,所以只说出这一句话,试他二人有何主见。”李纨依据袭人妈妈死赏银四十,也赏银四十。
探春:“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,也有家里的也有外面的,这两个分别,家里的死了人应赏多少?外头的死了是赏多少?”吴新登的媳妇说:“赏多少谁还争不成”,再推说“记不得”,最后只得“满面通红”取来旧账,“众媳妇都有伸舌头”,依例给二十两银子。赵姨娘胡搅蛮缠,李纨据理力争,有理有据,赵姨娘只得作罢。
一个成功的管理者,在坚持原则,以理服人,尊重管理制度方面都应是典范。魏书生当教育局长十多年,教育局的工作计划年年都是大家商量出来的22条,不增不减,不玩弄新概念、新词汇。他认为基础教育就是这些事,明明白白、清清楚楚,但每年要往深处做,做出新高度、新深度、新广度,千万别弄得自己忘了根基,不知道从哪里来,又忘记到哪里去。朝令夕改,看人办事,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顽疾,据国家发改委课题组的调查:“诚信问题是中国长期发展面临的最为艰难的挑战。”
三、精诚团结,互相尊重,形成管理合力
李纨、探春理家,由于有一批志同道合,有理想、有能力的“同志”,精诚团结,互相尊重,形成了管理合力。虽说“贾不贾,白玉为堂金作马”,但一班人已看到贾府的危机,“不于己事不张口,一问摇头三不知”的薛宝钗,在离开大观园时对王夫人说:“所以今日不但我执意辞去,此外还规劝姨娘,如今该减些的就减些,也不为失了大家的体面。据我看,这园里的一项费用竟可免了,说不得当日话。姨娘你看我家么,当时也这样冷落不成?”“不肯多说一名话,多行一步路”的林黛玉也对宝玉说:“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,我虽不管事,心里每常替你们算计,出得多进得少。如今若不省俭,必致后手不济。”强烈的忧患意识、共同的志趣,使她们精诚团结。
平儿十分尊重李纨、探春,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,言传身教,教育下人尊重探春,宝玉、黛玉、宝叙、王熙凤等都是如此。王熙凤曾嘱咐平儿:“……倘或他要驳我的事,你可别分辨,你只越恭敬,越说驳得是才好。千万别想着是我们没脸,和他一犟不好了。”探春也凡事多请示凤姐。互相尊重,形成管理合力就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。
对一所学校而言,校长确实很重要,但如没有一个在共同愿景下精诚团结、互相尊重的领导班子,就不能形成管理合力,所做的一切只能是事倍功半!
四、严于律己,一视同仁,形成管理氛围
家人报支贾环、贾兰学里一年的公费,是“一年里吃的点心,或者买纸笔,每位有八两银子使用。”探春:“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各屋领了月钱——环哥的是姨娘领二两,宝玉的是老太太屋里袭人领二两,兰哥儿的是奶奶屋里领——怎么学里每人又要这八两?原来上学去又是为这八两银子!从今儿起,把这一项蠲了。”在这一点上,探春非常果断,宝玉是他的挚友,又是贾母的心肝宝贝,从他们着手,一视同仁,改革旧弊非常有说服力。第五十六回姑娘“月钱”的改革,也是从自身做起,让人感受到一股改革的春风。严于律己,一视同仁,不弄权、不作威作福,形成管理氛围,也可以说具有现今所说的“公仆”意识吧?
五、兴利剔弊,改革创新,迸发管理活力
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六回,探春发动的两场改革,更是使人如沐春风。贾府的规矩,小姐一月有二两的月银,丫头们又另有月钱,还有一月所用的买油脂粉,每人又是二两。每月由买办买了头油脂粉等交给理家的收管,预备着姑娘们使用;但各房的姊妹大部分都是拿现钱买这些东西的。买办的营私舞弊浮上了水面。探春认为:“钱费两起,东西又白丢了一半,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”,果断地把这一项给蠲了。
在日常生活中探春就是个有心人,她在和赖大的女儿闲话中得知:赖大的园还没有大观园的一半大,除了戴的花儿、吃的笋菜鱼虾之外,一年还有人包了去,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。大观园里闲人多的是,探春提议由专人管理,谁领一份,就揽一份园里的人的动用。这样“外头账房里一年少出四五百银子,里头却也得了小补。”并分析有四大好处:“一则园子里专定之人修理花木,自有一年好似一年,也不用临时忙乱。二则也不至作践,白辜负了东西。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些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。四则亦可以省了些花儿匠、山子匠、打扫人等的工费。”李纨、平儿、王熙凤都很赞同,园中的下人也很踊跃,表示竹林“除了家里吃的笋,还可以交些钱粮。”稻地,“一年顽的大小雀鸟的粮食不必动宫中的钱粮,我还可以交些钱粮。”
管理者并不是事必恭亲,关键是如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,把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大家的共识,让被管理者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,更深一个层次是每一名成员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参与管理,积极创新。盱眙中学校长庞中银在《小改革带来大变化》中介绍:原来盱眙中学全年80万左右的水电费,学校行政例会决定把水电维修和管理承包给职工,每年支付给承包人3万元管理费,另外节电节水经费拿出一半奖励给承包人。困难职工老张以不要一分钱管理费,只通过节约奖励获得报酬的条件在竞标中胜出,从此教职工都主动关心水电,哪怕一点浪费都有对不起老张的感觉,有人还主动为老张节电节水出谋划策,结果皆大欢喜,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。
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,当然和曹雪芹所处的时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,但探春理家所蕴含的哲理,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,可能这也就是曹公的管理思想吧?我们呼唤更多的探春式的有能力、有思想、清正廉洁、更有创造精神的学校管理者的出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