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|
|
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| |
作者:admin 文章来源: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:2011/2/13 12:33:16 文章录入:admin 责任编辑:admin | |
|
|
摘要: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具有鲜明的性质和特点,需要完成多个目标的实现。如何实现这些目标,关键取决于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素质,尤其是管理者自身的管理对学校全局管理的重要性最为突出。 关键词:学校教育;教务管理;关系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具有鲜明的性质和特点,这就是它是教书育人的场所,需要完成多个目标的实现,主要包括国家的教育目标,学校的组织目标(学校的生存与发展),公众目标(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)等。如何实现这些目标,关键取决于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素质,尤其是管理者自身的管理对学校全局管理的重要性最为突出。 根据学校的性质、特点和需要实现的目标,在学校全方位的现实整体管理过程中,学校管理工作应正确对待并恰当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: 一、正确处理自身的业绩和失误 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范围、管理能力、管理手段等方面,每个人都各有所长,同时也各有所短。因此,在管理过程中,可能某些方面的工作业绩显著,而某些方面工作却不尽人意或造成失误。面对业绩和失误,管理者应襟怀坦荡、泰然处之,客观冷静地分析得与失,总结经验,弥补过失,绝不可“贪天功为己有,推过错与他人”。否则,管理者工作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很难真正做到真诚相处,给正常的管理工作增添了无形的障碍,不利于开展工作。 二、正确处理工作职责与人际关系 “在其位,谋其政”,克尽职守乃学校管理者的首要责任。与此同时,与其他管理者之间、上下级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以促进工作,也是必要之举。优秀的学校管理者对待相关人员和教师应做到有礼有节,履行职责时侧重工作关系,平时又重视人际关系,加强感情交流。 三、正确对待其他管理者与教师的关系 每个人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世间的,总是与周围的人产生多种多样的关系,管理者也不例外。在工作中,工作关系与私人关系有联系更应有区别,切不可不顾原则、不分是非地搅和在一起。学校管理者应正确对待他人的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,如果对其他管理者有成见,就人为地把怨愤加于与之有关的教师身上,并利用种种手段排挤、压制、为难对方,有机会就整就批,从而给教师造成心理伤害,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。 四、正确对待教师之间的“正式关系”和“非正式关系” 在学校中,除了“正式组织”外,还存在“非正式组织”,即人们在共同工作过程中,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等原因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。与之相适应,人与人之间就存在着“正式关系”和“非正式关系”,这两种关系相互依存,相互影响。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的合理渗透有益于学校工作的开展,对非正式关系要注重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支持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中形成的这两种关系不要横加干涉,更不可视之为“小集团”、“帮派”等而训斥指责,应充分认识到非正式关系正常发展的必要性。 五、正确对待教师的建议或“牢骚” 学校管理者应树立教师即是管理的对象,又是管理的主体这一观念。当教师对学校管理者做出的决策,制定的计划、制度、方案或布置任务时,有不同的意见、做法或不满的情绪而发“牢骚”,管理者应认真分析,广开言路,依据实情采纳合理建议,这样做会激发教师当家作主、参与管理的主动精神。开明的学校管理者应善于采取民主管理学校,让教师参与管理,增强教师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,并建立健全意见沟通的渠道,鼓励教师讲实话、提建议,使管理程序既能政令下通又能群言上达,最终使自己与教师的命运共同紧密连结在一起。 六、正确对待教师的优点与缺点 每一位教师在性格、品行、才能等方面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欠缺之处,管理者在使用教师时,应尽量做到“事得其人,人尽其才,扬长避短,各得其价”,倘若管理者把争强好胜的教师,尤其是敢于大量给领导提意见的教师看成是“刺头”,认为他们是非多、好出风头,为了使之“驯服”,故意安排其难以胜任的工作或任务,以便让他“出丑”,难堪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。管理者对参差有别、瑕瑜互见的教师,应正确的对待、合理疏导和使用,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优势资源。 七、正确对待教学活动和社会活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,这是由学校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,是学校的职能所决定的。因为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,只有以教学为中心,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才能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。为此,学校需(57)要通过采取各种措施、开展多种活动来实现完成教育目的。就教师方面而言,有教师基本功比赛、优质课竞赛、备课上课创新能力比赛等活动;就学生方面而言,有学科知识竞赛、体育运动会、书画展览、社会实践活动等。学校管理者应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,成就斐然的师生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,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,引导师生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。同时学校也要多参与社会活动,主动为社会活动服务,为社会奉献才智,以塑造和完善学校美好形象。但如果偏重热衷社会活动,而忽视教学活动,就偏离了学校的中心工作。学校的教学活动与社会活动并行不悖相得益彰,就更能展现学校风采。 八、正确对待教师多方面、多层次需要 教师作为社会自然人,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,如物质上的需要、社会交往的需要、尊重的需要、自主的需要、成功的需要等等。教师的需要是多方面的,可能同时停留在不同层次上,学校管理者应尽可能满足教师的各种合理需要。在关心教师物质生活、福利待遇、工作环境条件的基础上,应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上,放在教师声誉和地位的提高上,让教师感受到职业上的自我价值、胜任、尊重以及成就感,从而唤起教师进一步做好学校工作的责任感、自豪感。学校管理者应明白,教师个体需要的满足可以极大地调动积极性。学校管理者还应正确对待教师对先进、优秀等种类荣誉称号及各类奖金的看重和追求,全面鼓励引导,不可片面归为“精神病”——虚荣心强,争名逐利,无事生非等。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,学校管理者如能正确对待、处理得当,就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,把教师的各种潜能挖掘出来,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,顺利实施教育目标、组织目标、公众目标,顺利完成国家赋予学校的历史使命。 |
|
![]()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