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为何《素书》人人得见,世间再无张良?
作者:admin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点击数  更新时间:2020/5/26 20:58:38  文章录入:admin  责任编辑:admin

为何《素书》人人得见,世间再无张良?原因就是书中的一句附言

墨易尘

发布时间:18-12-2616:13

相传张良之所以能辅佐刘邦创下不世之功,全仗于黄石公的“圯上进履”,而后张良得黄石公真传,从而能成就不世伟业。那黄石公传授张良的是何旷世之作呢?最有可能的便是我们题目中所提到的《素书》了。

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说张良所得乃是周朝姜尚所著的《太公兵法》(也称作《太公六韬》),但据考证此书在当时并非什么奇书异传,且流传甚广,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源于《太公兵法》实在篇幅过于冗长,《太公兵法》字数接近两万,在造纸术还未发明的当时,如果用竹简的话,将是一部非常笨重的著作,所以此说不可采。

还有一说为所传之书是《黄石公三略》,此说法也有许多拥趸者,《黄石公三略》也确实是一部经典谋略奇书,且《三略》较之《太公兵法》更加精炼。但是,据后世学者考证,《三略》的成书最早早不过西汉中期,它是后人将秦汉之间的战役结合《太公兵法》进行整编的一部著作,所以此说法也不符实。

那么最有可能的也只有《素书》了,《素书》不但篇幅精短全篇只有一千三百三十六字,方便携带也容易隐藏,此书也经宋人张商英考证《素书》出于张良之墓,由盗墓者从其玉枕中盗得,并且书中还附有一卷写道“不许传于不道、不神、不圣、不贤之人;若非其人必受其殃;得人不传亦受其殃。”

然而今时今日《素书》人人得见,为何世间再无子房之能之人?原因其实就在这一句附言之中。张商英在为此书做的序言之中便有解释何为道、神、圣、贤,原句为“离有离无之谓道,非有非无之谓神,有而无之之谓圣,无而有之之谓贤非此四者,虽口诵此《书》,亦不能身行之矣。”意思是说,道存乎天地,游离于世间,无形无状,是为“道”。而道可化气,顺应道行,称作“神”。若能得“神”而不露称之为“圣”,得“神”显露称为“贤”。所以,这世间再也未曾出现这样的四种人,虽然都能通读此书,却不能完全将其理解而付诸于行。
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